颜某,女,39岁。l983年5月23日初诊。
主诉及现病史:患者于1981年12月曾有胆道蛔虫病史,l982年11月27日感右上腹痛,向肩背部放射,经胆囊造影,发现胆囊有2.1某1.3厘米结石,诊为胆结石伴胆囊炎,经治未效。现证:形体丰腴,面色晄白,右胁隐痛,时重时轻,纳呆,食后脘腹胀甚,泛恶欲呕,三日未大便。舌红,苔黄根部黄腻,脉弦滑数。
诊断:胁痛(慢性胆囊炎并结石)。
辨证:湿热蕴结,胆胃不和,积滞内阻,腑气欠通。
治法:清化湿热,利胆通腑。予自拟柴胡栀子郁金汤加减。
处方:金钱草30克,黄芩、栀子各12克,川黄连6克,川军15克(后下),枳壳、半夏各10克,川楝子、玄胡、炙内金各9克,滑石15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二诊:服药三剂,每日大便三、四次,右胁痛减,剧痛未再发作,尿短赤,舌红,苔薄黄,根部腻苔退,脉转细弦数,仍宗上法加减。
处方:金钱草30克,黄芩、栀子各l0克,川连5克,川军、鸡内金各9克,半夏、枳壳各7克,炒六曲、滑石各15克,茯苓12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6月5日三诊:服上方9剂,右上腹仅有时隐痛,纳食略增,大便一日二、三次,尿转清,舌淡红苔薄,脉细弦略数。拟上方改川军4克续服。嘱其保持心情舒畅,禁酒,少食辛辣油腻食物。
按语:本例经治3月,服药70余剂,均以清热化湿、利胆通腑出入加减,后经X线摄片复查,胆囊结石影消失,随访二年,右上腹痛未再发作。此案始终使用大黄,其功效除攻积导滞,泻火凉血,逐淤通经之外,尚有利胆作用,这对于大便干结的胆囊炎有良好效果。
|